发布日期:2023-10-09 18:53浏览次数:
“扶贫办”写成“扶贪办”,有“僵尸网站”6年不更新,政民互动的“万能回复”让人心塞,“补办身份证”查无此数据……近日,国务院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引发了舆论对政府网站各种问题的炮轰。据悉,在去年联合国发布的《2014电子政府调查报告》中,我国在193个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中仅排名70,需要急起直追。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可谓经历了一个“大爆炸”的阶段,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许多互联网公司在这个“风口”上打造出了国际一流的网站和产品。但是,政府网站的水平却远落后于商业网站。电子政务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的技术阶段,政府网站发展的滞后,主要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内容、管理和服务意识。
因此,这次普查首要是整治政府网站的内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对普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网站,督促其整改,问题严重的坚决予以关停,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
可以说,普查是对全国现有的7万多个政府网站划定内容质量的底线,达标者要继续办好办强;不达标者整改或关闭。
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及时发布信息,准确发布信息,妥善回应网民关切,推出实用好用的内容,是政府信息公开部门的共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种种困难,制约了他们进一步做好政府网站。
某地级市政府网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政府主要领导思维比较传统,把政府官网看做自己工作的宣传窗口,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政府领导“恐网”、天博“怕网”的思维,也导致了政府网站投入的人力、资金不足,办好办活的自由度很低。
该工作人员透露,在实际工作中,大家都担心“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所以在信息公开时,能不公开就不不公开;在回答网友的问题时,能不回答就不回答。
有怎样的领导就有怎样的员工。领导对网络持保守态度,网站工作人员自然不敢“乱说话”。所以才有某县政府网站的“来信选登”栏目,600多封百姓留言全是“您好,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的“神回复”。
随着互联网的繁荣,从网上社交、到网上办事、到网上买卖,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政府如果在网上缺位,将无法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无法打牢施政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也难以实施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建设将成为空话。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督促政府网站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在国家层面的强力推动下,天博加上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革新,越来越对的政府部门领导会重视网站的建设。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政府网站普查,只是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领导重视的开端。
日前,南方日报也对惠州市县镇三级的政府网站存在的“抛荒”现象进行了曝光,该市市委书记陈奕威对此做出批示,限时整改。
南方都市报跟进报道发现,惠州多数被曝光网站已开始整改,不过也有网站存在弄虚作假的嫌疑。比如,某统计局网站对首页“工作动态”、“经济普查”等栏目进行了多条信息更新,不过点击更新的网页浏览,才发现该局更新的内容基本都是“旧闻”,把去年甚至前年的信息拿出来重新发布。
有政府网站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吐苦水”:网站更新的人手不足,网站管理人员一般身兼多职,要做很多类型的工作。这次普查只能“兵来将挡”。
人手短缺、流动快、兼职多,这是地方政府网站反映最多、最强烈的问题。在去年的全国政府网站工作交流会上,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仲伟指出了政府网站运维队伍建设的严峻问题:“有人提出,根据地方实践,省级政府网站的专职管理人员一般不能少于15人、地(市)级的不能少于5人、县(区)级的不能少于3人。这个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腾讯、新浪、百度等商业网站工作人员都在6000人以上,新华、人民、央视网人员在2000人以上……政府网站虽然跟普通商业网站不同,但是也要7×24小时滚动发布信息、365天不间断提供服务。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不可能支撑下来。”
办政府网站是政治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对从业者的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对从业人员既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还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把关,选拔具有政治、经济、传媒、法律、技术等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从事此项工作。
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服务外包是各级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的惯常做法。如网站策划设计、软件开发、安全保障等,都可依靠外部力量完成。
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国政府网是国务院办公厅网站处领导,由新华网团队负责运营维护,“内容方面,国办用新华网稿源或直接向中国政府网供稿,稿件审核由网站负责”。
现在省级政府门户网大都参照中国政府网的运营模式,由当地党委机关报业集团派出团队专门负责网站运营维护。
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强与新闻媒体协作。如广东省政府网站去年与南方新闻网共同策划的的粤东西北12市年考的访谈,打通了政府内部资源和媒体采编资源、用户资源,促成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政民互动活动,就取得了良好的政策宣传效果。
政府网站,简单而言,就是将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搬上网,纵向涉及各级人民政府,横向涉及各部委厅局。所以在建设阶段,统一规划的难度大;在日常运维阶段,协调发布信息的难度更大。
一位电子政务的项目经理在网上分享了网站项目建设的经历。那是某政府信息中心组织实施的项目,但“行政服务中心竟然不配合调研,理由是他们已经建设了一个并联审批系统,会在近期上线。”
该经理将情况反映给信息中心领导,领导说:“既然他们不配合,就不用调研这个部门了。只要你们按照我们的要求建设完成,我们就付款。”
在内容建设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政府网站的一条信息、一次互动都可能需要多个部门、多次办理,甚至联合行动。由于不同行政机关职责不同、分工不同,既可能是“条条块块”分割造成的空白地带,也可能是职能交叉造成的重叠环节,这对跨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有专家指出,无论是政府网的建设初期,还是网站内容的运营过程中,建立健全支撑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协调机制都十分重要。政府的信息公开部门通常主管政府网站,应赋予信息公开部门更大的监督权。对有维护网站栏目职责或自有官网的职能部门,上级信息公开部门应有权对其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该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中去。
有运营政府网站经验的媒体人士则表示,可以将网站栏目进行“品牌化”运营。即通过媒体手段优化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使职能部门的工作亮点更突出、内容更抢眼球、用户体验更佳。当一个网站或栏目做得好,负责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自然会配合网站的建设。
据新京报报道,近两年北京全市至少有20多个政府部门推出官方APP.这些“政府APP”涉及各个生活领域,包括查地铁线路、发票真伪、社保缴费情况,还可以“赏玩”故宫文物,甚至是通过APP举报干部“”问题。
那么,这些产品给公众的真实体验如何呢?新京报记者在体验过了17款“政府APP”后发现,这些APP的下载量“冷热不均”,有的仅有几十次下载量。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开发的APP下载不够方便,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许多政府网站的工作人员表示,互联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迭代太快,许多商业网站都是狂烧风投的钱来不断“试错”,最后“剩者为王”。对于政府网站而言,既不能投入巨资开发一个前景不明朗的产品,又不能不跟进当前互联网市场的新产品,否则会因不接地气而被网民嫌弃。
随着网络覆盖面和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提高,不少政府部门在立足政府网站的建设之余,开始启用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基于“大数据”网格化治理系统等互联网产品,这无疑是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创新举措。
在惠州,普通市民用APP就能参与市政设施维护:巡查人员和普通市民只需通过相应的手机APP实时上传到市政巡查平台,各类问题会由系统自动分发到各部门,相关人员就会跟进处理,这大大提高了市政设施维护的效率。
东莞石龙镇则基于广东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大数据”探索出的企业风险应急预警系统用于监管企业,使当地劳资纠纷下降9成。
已进入“大数据”生活的佛山南海,通过“南海一点通”超级APP建立电子证照库,实现跨部门证照信息共享,人只需要一个基本证件(身份证或者企业数字证书)就可以关联其他所有证件,电子证照库能大大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减少提交材料数量……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利用取之于民的“大数据”中心开发出了形式多样的电子政务产品,用之于民,天博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王仲伟则认为,要把政府网站内容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政府部门就要把握多媒体的传播规律,运用网民喜爱的数字化、图表化、可视化方式制作网络产品,使政府网站变得轻松、亲切、活泼;及时跟踪、充分吸纳网络新技术、新业务,善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自适应等新技术,拓展网站新业态,形成立体化、多渠道传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