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06 23:37浏览次数:
“今年是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时间节点,能耗双控转向碳排双控标志着
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在会上指出,中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近两年来污染防治进入深水区,需要思考如何设计好减污降碳的路径。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是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可以协同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从国家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到地方积极开展
在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王金南指出,一方面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大气污染减排呈总体放缓趋势,天博平台但也有部分地区污染问题有所反弹。另一方面,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加剧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也给碳污减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全面系统地正确认识这些挑战,设计下一步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正确路径,是CCAPP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王金南说。
CCAPP是由清洁空气政策相关领域具备较强实力的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成的非政府、非营利、自愿型的交流合作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邹骥希望CCAPP在推进以下两方面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如何将减污降碳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技术选择、管理措施等进行全方位有机融合,并综合考虑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二是从工程技术上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这四大结构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尤其是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发展。
报告从2021年开始到今年已走过4个年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尹志聪代表报告工作组介绍了今年报告的主要内容。
据介绍,报告以“减污降碳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协同治理监测指标体系,更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天博平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污染去除技术提质增效等指标,并通过追踪各项指标的进展、对比国内外发展情况、结合地方实践经验,分析中国在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
生态环境部前总工程师刘炳江抛砖引玉,首先介绍了2000年以来全国煤炭消费基本状况,包括煤炭消费总量存在的小火电、燃煤锅炉污染物无法达标排放等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他从打破能源就地平衡、重构天然气与电网管网等基础设施、燃煤锅炉淘汰或改
等方面分享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技术路径,以及确保空气质量改善重大工程措施,如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每月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环保电价政策建立与实施等。
“减煤,策略上和政策上要在非电领域发力,这是当前减污与降碳同频共振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以突破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瓶颈。”刘炳江围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做了形势分析,并特别指出京津冀地区应率先实现无燃煤锅炉和窑炉,成为煤炭清洁利用的示范区。
除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次翻倍,未来温度、降水等极端事件将进一步增加,并对人类社会构成严峻挑战。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表示,伴随着全球变暖气候的极端性加剧,需要保持碳稳定来抑制温度的进一步上升,让全球变暖控制在一个期望的阈值里面。
王会军还指出,加深对气候系统的科学认知,能够提高极端天气事件预测的准确度。另外,气候的极端性加剧还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需要进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未来,我们既面临空气污染,又面临极端天气,以及疟疾、流感和登革热等疾病,这些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和改善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指出,“这需要我们制定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应对的协同路径,并选择可以取得最大健康防护效益的路径。”
“气候变化行动能带来显著健康效益,加强预报预警体系与公共卫生的结合,这对易感人群健康的保护尤为重要。”朱彤介绍,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签署了《气候与健康宣言》,将健康置于气候行动核心,以改善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关注全球贫富和人口差异带来的公平问题。
天气温度与死亡、发病、精神健康有关系吗?夜间高温、降雨、洪涝、台风会影响健康吗?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指出,天博平台“神奇的22-23摄氏度”不仅能够提升室内工作效率,还对社会化和稳定性人格特质的形成,甚至对抗癌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气候变化健康效应的公平性仍面临挑战。”阚海东呼吁,更多地关注气候变化脆弱的人群如非洲地区,以及各国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敏感人群健康,是减少中国未来空气污染导致健康损失的必由之路。”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张强也表示,应当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保护人群健康,作为碳中和技术路径选择的重要约束条件,以最大限度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
绿电供应、智慧管控,多举措节能降碳——一个高速服务区,如何“零碳”运营?(我们的低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